探秘“700多岁”的水利奇观——访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知

来源: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28 18:42:50 新闻

  新华网上海12月31日电(记者许晓青)中国国内已考古发掘出的规模大、保存完整的元代水闸遗址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这项获评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成果,自2001年起历经长达10年之久的考古发掘和原址保护,终与世人见面。

  700多年前的元代水闸究竟是何模样?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一旦出土,今人能保护好吗?记者探秘最新落成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当人们步入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主入口时,都不禁惊讶——这片约1500平方米的“地下宫殿”如此气势恢宏,且与大都市的居民区距离又是如此之近。

  2001年5月,某施工队在上海普陀区志丹路、延长西路交界处“志丹苑”工程地块进行打桩施工,工人惊讶地发现,7米以下“怎么也打不动了”,地下露出的是一片结实的石板。

  文博专家很快介入了地下取样开挖工作,发现石板下有排列整齐的木板,木板下又有结实的木梁,再往下居然还有上万根木桩……专家后来断定,如此坚固的地下大工程,原来是一处古代水闸。

  今天当人们站在遗址博物馆的凌空玻璃步道上,能清楚地看到水闸周边坚实的石板,板与板之间用“金元宝”形的铁锭榫卯结构固定。

  上海博物馆馆长、文博专家陈燮君回忆,断代工作经过了谨慎取样和考证。较明显的证据之一:这座水闸的表体和肌理到处可见“金元宝”形(两头大、中间小的弧线造型和纹样)的文化符号,而这正是元代建筑工艺的一个标志。“从初步的断代,到后来器物的出土,再比照记载当地水利工程的历史文献,最后证明了水闸的年龄,它果然已经700多岁了。”陈燮君说。

  而今,观众步入博物馆,能够正常的看到这座古老水闸的原貌,沿坡道一路来到“地宫”深处,可以畅游于700多年前的水闸石板、木桩间。在上千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一角,还陈列了原址考古发掘的部分文物,包括陶罐、瓷器、瓦当、铁钩、铁钉、钱币等。专业的人介绍,考古研究历时10年之久,目前已基本完成,10年或许有些漫长,但对科学研究而言才刚起步。

  在专家一步步揭开元代水闸真面目的同时,元代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工艺也得到了还原。今天的遗址博物馆,通过计算机技术,复原并呈现了这座水闸的数十道建设工序。

  最令专家惊叹的是,建设水闸时所使用的一万多根木桩,凡已出土的,每根都留有墨迹。研究显示,当时元代的实施工程人员根据天干地支的计数方法对上万根桩进行了编号,“一桩一位一编号”,甚至超过了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工艺,令人敬畏。

  另一种与水闸相关的实施工程技术叫“上灰浆”。“灰浆”是用糯米、石灰等材料制造成的古代“黏合剂”,一般在古城墙等建筑工艺中较为常见,而此番在对上海元代水闸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种糯米浆的神奇作用。

  上博考古专家何继英研究员说,在石板与石板的连接处,凡依靠“金元宝”形状的铁锭榫卯加固的部位,表面都发现了涂抹“灰浆”的痕迹,这种“黏合剂”比现代的胶水牢固多了,而且有防腐功能,以至于当700多年后人们用现代机械向下打桩时,依然难以撼动水闸的坚固实体。

  研究还发现,这座水闸的设置目的是利用潮汐原理配合开闸放闸,使泥沙不再淤积于主河道影响航行,进而利用人类和大自然的合力实现水网疏浚。

  “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是一个漫长的接力过程。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迎客,文物保护的大课题也才起步。”从事出土文物修复和保护的上博副研究员周浩告诉记者。

  由于遗址博物馆完全是“原址原貌的原味呈现”,使15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仿佛是一个文物出土时的第一现场。特别是一万多根木桩中,目前有2000多根在空气中,供参观者欣赏。这些700多年前被埋入地下的木桩,极易受到潮湿空气等影响,从而发生变化。

  如何避免文物“见光死”?这是上海元代水闸文保团队今后面临的最大难题。负责遗址博物馆管理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说,目前每天都有技术人员对的木桩进行监测,并为这些文物涂上一层“保护膜”。膜的专业术语叫“纸浆”,大多数都用在帮助出土的木桩脱盐并保持水分恒定。对那些依然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也要运用高科技仪器定期监控其实际状况。

  上海元代水闸的重要学术地位正进一步显现。这座石木结合的中国元代水闸,比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目前陈列并保护的巨型木质沉船“瓦萨号”还年长300多岁,比目前在伦敦塔景点开放供游客参观的“泰晤士河水闸”的规模还要大。专家觉得,在每天控制500名参观者的前提下,水闸下一步的文保难题还需全国专家进一步“会诊”。

  陈燮君认为,“上海元代水闸遗址”的发现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发展史及其研究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当代专家学者解析并复原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造技术流程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特别是对研究中国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吴淞江流域(今苏州河)的历史变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兼任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卸任深情线条地铁新线低调通车 无红毯无领导讲话

  两会记者 政审证明河南78岁环卫工2012十大流行语郑州诚信鸡蛋哥北京拟手机实名制温岭虐童幼师求原谅日本扣押中国渔船中国争夺原油定价权小贝有意加盟申花高校发阿玛尼奖学生《直通春晚》三强出炉龚琳娜新神曲空气质量新国标